王公曷为不删而略之,王公盖以其味甘,气虽温,而又有微寒在焉,故集此为补阴者之法眼也。脐下悸,是邪上干心也,其病由汗后而起,自不外乎桂枝之法。
烦躁,虽六经俱有,而多见于太阳、少阴者,太阳为真阴之标,少阴为真阳之本也。 至启玄子,始于《素问》掇摭成卷,门分章析,引类注明,厥功亦伟矣。
今水去而渴,与水逆而渴不同。脾乃肺之母,以甘草补脾。
以药论之,入肝经药为之引,用泻心火药为君,是治实邪之病也。 太阳病不解,当传阳明,若不传阳明而邪热随经,瘀于膀胱荣分,则其人必如狂。
补肺制肝,正谓此也。以其邪留连于胸胃之间,或与热、与虚、与饮、与气、与寒相结而不实,则病势向上,即经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意也。
噫!以天命自诿者,良可惜哉。少阳病无喘有咳,咳者,宜小柴胡汤加五味干姜。